·汪毅夫说两岸·
历史纪录片的片断和细节(六)
汪毅夫
《台海时刻》热播的《台湾•1945》,连续用几个片断讲述光复初期台湾国语推行运动的故事,相当精辟,相当精彩。
我谈两个细节问题。
其一,台湾国语推行运动的两个阶段。在我看来,从1945年8月15日至1946年2月1日的100天是民众自发和官方筹划的阶段。关于民众自发,《台湾•1945》之《《台湾•1945》|大规模国语教育在台湾全面铺开》里的报告人、台湾学者曾健民说:“国语热潮(开始)是很混乱的,从大陆来的,东西南北来的口音都不一样。但是,大家就认为只要学国语,就可以有将来”。另一位台湾学者黄英哲也报告说:“他们用的教科书五花八门。知道台湾光复了,台湾重归中国了,应当要学习国语,是自发性的,很多是一种自发”。官方筹划的重点则在学校(规定自1946年度“上学期起各校一律用国语教学”,编印国语课本,办理国语教师的征聘和培训)和学者(“请准教育部调派国语推行委员魏建功等三人,并在渝、沪邀请专家多人先后到台,成立本省国语推行委员会进行各项基础工作”)两个方面。从1946年2月2日魏建功等到台后,台湾国语推行运动即转为学者主持和主导的阶段,进入“实行台语复原,从方言比较学习国语”的规范化的正轨。
(作者供图)
其二,魏建功在台二三事。《台湾•1945》之《大规模国语教育在台湾全面铺开》说:“红火而杂乱的国语学习热潮,让陈仪感到喜忧参半。规范需要专才,陈仪再次动议,他要聘请一个专才高手来主持国语规范教育”,陈仪“请准教育部调派”的“语文学术专家”之一是魏建功。据稀见史料《“中央训练团台湾行政干部训练班”教、职、学员通讯录》(原件由收藏家白中琪先生收藏),1944—1945年陈仪担任“中央训练团台湾行政干部训练班”教育长时,魏建功受聘为该团教育组的导师(当时他是国立女子师范学院教授兼教务主任、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常务委员)。魏建功初到台湾便满腔热忱地预言:“从今以后,我们由台湾丧失(即1895年)而积极开始的国语运动,将要在台湾收复以后,又巧巧地从台湾积极开始完成大功!”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于1946年4月2日成立。此前,魏建功于1946年2月2日到台后即积极开展国语教育:1946年2月8日,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员工之国语训练,由国语推行委员会委员讲授。自2月8日至3月30日,参加讲习者近120人”;1946年2月17日,魏建功发表《“国语运动在台湾的意义”申解》。他为国语运动在台湾“完成大功”做出了积极而卓越的贡献。
(作者系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