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6 00:21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 陈本育



    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联合采风团走进光泽旅游景区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521-23日,由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马照南同志带领30位作家,走进光泽旅游景区开展采风活动。

 微信图片_20250526002429.jpg

光泽县委书记王贵等县领导在采风选题会上

                      微信图片_20250526002418.jpg

马照南在采风选题会上

在县情通报暨选题会上,光泽县委书记王贵对作家采风团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介绍光泽县情和文旅特色。他希望采风团眼光和笔触对准光泽,全方位领略光泽美景多角度感知光泽文化深层次了解光泽发展,以优美华章见证光泽之美,多为光泽发展“鼓劲呐喊”“传经送宝”。马照南对作家们开展釆风活动提出,光泽是八闽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灵动的自然之美。此次组织研究会、省作协联合采风团走进光泽,就是要用散文为媒介,把光泽的生态之美转化为可阅读的诗意画卷。采风团将以饱含深情的笔触,讲好光泽故事,用文字搭建起游客与光泽对话的桥梁,让更多人通过文字爱上光泽走进光泽,助力光泽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陈毅达、陈本育、徐德金,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刘雄、县委常委刘进、刘禄进等参加了会议。

 

微信图片_20250526002456.jpg


微信图片_20250526002527.jpg


微信图片_20250526002442.jpg


微信图片_20250526002614.jpg

作家们深入景区采风现场

光泽县于福建省西北部,闽江上游富屯溪源头。县域面积2240.25平方公里,下辖8个乡(镇),人口15.67万。先后被评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国家级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荣获全国唯一中国生态食品名城。其主要特点有:

悠久的人文历史。北宋太平兴国4年置县,距今1046年。从新石器时代起光泽已有先民聚居,崇仁镇马岭遗址出土的商周印纹陶等文物将福建文明史前推千余年。何家潭遗址作为福建史前中心聚落,其丰富内涵为探寻区域文明起源开启了全新维度。历史上曾先后出过李巽、陈泰、何秋涛等34位进士;宋元时期“李氏七贤”享誉理学界;清嘉庆年间三兄弟同登进士,誉为“三凤齐飞”,至今仍有“太史府第”遗址。

光荣的红色苏区。光泽中央苏区于1931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创建,1937年曾是中共闽赣省委机关所在地。1932年冬-1933年秋,周恩来、朱德亲自指挥中央红军占领光泽县城,并在光泽牛田组织开展第四次反“围剿”和部署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前期工作。1937年10月,中共闽赣省委与国民党江西省当局在大洲村就国共合作抗日举行谈判并取得成功。

优越的生态环境。武夷山国家公园在光泽县境内面积37.78万亩(核心保护区27.1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1.77%,大气、水环境质量全优。县域水系发达,分富屯溪(流入闽江)、信江(流入长江)、抚河(流入长江)3个水系,主要河流有富屯溪及其两条主要支流北溪和西溪。入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丰富的旅游资源。光泽境内群山连绵,山高谷深,峰峦叠嶂,千米以上的山峰有570余座,故有“一滩高一丈,光泽在天上”之说;有圣农博物馆、玲珑溪谷、崇仁故里、杉关景区、乌君山景区、神山景区、金仙崖、商周古文化遗址、中共苏区革命根据地、九关十三隘等旅游景点。

特色的产业经济。立足优越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食品产业,着力培育壮大“一只鸡”“一瓶水”“一片叶”“一罐蜜”“一株药”等优势特色生态食品产业集群。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6.82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5.72亿元。

微信图片_20250526002544.jpg

不畏山高路险,但为深入一线

活动期间,何英、张建光、唐颐、陈国发、景艳等作家围绕30个专题深入景区采风,从秀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并重点考察了圣农博物馆、圣农第六熟食厂、崇仁故里等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区。

采风过程中光泽县委副书记、县长郭峰专程看望了釆风团一行。县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相关釆风活动。陈本育/文;薛瑜婷/图

微信图片_2025052600250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