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宁大源赤膊灯 福建民间大型综合性舞蹈。属龙舞的一种。原称火龙,俗称桥灯。流传于泰宁大源镇及附近乡镇。始于宋熙宁年间(1068-1077)迄今已900多年。是该村村民最原始、最古朴的一种迎灯活动,体现了先民对火的崇拜意识。“赤膊龙灯”现存两条,上大源、下大源各一条,一为公龙,一为母龙。这两条“龙”的龙头、龙尾都是用上等硬木精心雕制而成,龙身由上百块长2.6米、宽0.22米杉木板互连而成。出游迎灯时,公龙龙头插烛11支,龙身六烛六香,龙尾九烛;母龙龙头九烛,肩烛四支,龙身五支,龙尾九支。在迎灯队伍中最前面的是武乐:大鼓、大锣、大钹,铿锵有力,营造出热烈的气氛;灯后是文乐:二胡、唢呐、笛子等,吹奏出优雅而文静的曲调。2008年,泰宁大源赤膊灯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