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夫龙鱼戏灯舞 又称莲鱼戏。福建传统民间民俗舞蹈。流传于福建武夷山市五夫镇及其周边地区。表演形式流传已久,据说始于五代,兴于两宋,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龙鱼是一种龙头鱼身的龙,当地俗称为“化鱼龙”,最早象征着吉祥,以后又增添了“鲤鱼跃龙门”的寓意,是当地一项独特的舞蹈表演形式。龙鱼戏的主要道具是一盏盏用竹和绢为材料做成的“龙鱼灯”,包括高照恭灯、牙旗灯、莲花灯、鲤鱼灯、龙鱼灯、黑乌灯、水纹灯、龙门灯等多个品种,古朴而原始,充满古闽越族文化的底蕴。表演过程分为四节,第一节为“连年有鱼”,包含游鱼、采水、绕鱼、扎辫子等四个舞蹈组合;第二节为“群鲤斗乌龙”,包含乌龙现身、乌龙搅局、群鲤斗乌龙等三个舞蹈组合;第三节为“鲤鱼跳龙门”,包含鲤鱼跳龙门、大鲤变龙鲤、龙鲤战乌龙等三个舞蹈组合;第四节为“登科及第贵盈门”,这时舞蹈姿态简洁明快,水波起,鱼龙打斗,龙鲤嬉戏等充满审美情趣的舞蹈组合。五夫龙鱼灯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所蕴含的寓意,使得这一古老的传承充满人文魅力。2011年,五夫龙鱼戏灯舞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