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5 15:12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闽台文化大辞典

  惠安石雕 福建特色工艺品种。以惠安县及泉州地区等地盛产的花岗石、辉绿岩石(也称青石)等硬质石材,经艺匠以铁锤、钢钎等工具,手工雕琢而成的各种动物、人物、花卉等雕刻品,传统多应用于建筑、园林、墓葬、桥梁、佛像等装饰。惠安石雕最早可追溯到县内涂岭1,600多年前的晋代“开闽始祖”林禄墓葬,其墓前所雕的石羊、石马,有着浓厚的中原石刻风格。隋唐时期,因佛教盛行,惠安石雕随之得到发展,多用于庙宇建筑、佛像雕刻等方面。宋代已逐渐形成精雕细刻的“南派”雕刻风格,泉州宋代的老君岩石刻、惠安洛阳桥石刻、泉州东西塔石刻等都体现当时的雕刻风格。明清是惠安石雕发展成熟时期,尤以龙柱、人物、石狮雕刻最具有代表性;清末民初,惠安石雕已传到厦门、福州、台湾、东南亚等地,惠安也成为著名“北有曲阳,南有惠安”的石雕之乡。1953年,陈嘉庚筹建集美“鳌园”,集中了许多惠安石雕艺人如蒋瑞生、蒋丙丁、蒋瓦水等,尽展其精湛技艺。所雕的许多石刻作品,可谓集惠安石雕技艺之大成,20世纪70年代初,在清代“针黑白”技法基础上,创新了“青石影雕”新品种。改革开放后,惠安石雕有了极大发展,除本地石材的使用,也进口许多国家的各种石材用于雕刻。石雕技法有圆雕、浮雕、透雕、沉雕、线雕、影雕、微雕等大类,品种上千种。石雕已成为该县支柱和传统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