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剪纸 俗称剪花、绞花。福建地方民间传统工艺品种。漳州市漳浦县是福建著名剪纸之乡,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就非常活跃。据《漳浦县志》记载:“元夕自初十放灯至十六夜乃已,神祠家庙,或用鳌山,运傀儡,张灯烛,剪采为花,备极工巧。”漳浦剪纸最初只是作为刺绣的底样,随着民间民俗活动的盛行和受北方贴窗花习俗的影响,剪纸的运用范围不断扩大,进入婚庆、祭祀等活动中,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民间艺术。漳浦农村妇女在节庆、婚嫁时常以大红纸剪好带有祝福、喜庆、吉祥等寓意的简单纹样,贴于各种物品之上。漳浦剪纸以构图丰满匀称、对称平衡、线条连贯简练、连接自然、细腻雅致著称。在表现手法上,以阳剪为主、阴剪为辅,阳剪和阴剪互为补充,整个画面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富有层次感。在色彩上以单色为主,在对比色中求协调,因而,具有强烈的工艺装饰效果。漳浦老一代著名剪纸艺人有陈金、黄素、林桃、陈匏来等。其作品居多为生活纹样。风格粗犷奔放,极富原始趣味和稚拙美感。生活气息浓厚,深受群众喜爱。特别是林桃,被艺术界称之为“民间花姆”、“中国民间毕加索”;新一代优秀艺人陈秋日、张峥嵘、高少苹、欧阳艳君等作品吸收更多其他艺术的元素,更趋向于主题性创作,技法也更大胆。漳浦剪纸代表性作品有《龙舟竞渡》《菊花四屏》《捉鱼》《农家乐》《八卦梅花》《金蛇戏凤》《新春佳趣》等。1960年黄素被评为省级艺人,陈秋日、高少萍、张峥嵘被评为省工艺美术大师。2005年,经省和国家推荐,漳浦剪纸成为福建省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8年,陈秋日被选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